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国家标准GB/T 23851-2017 融雪剂
简介
GB/T 23851-2017 代替GB/T 23851—2009
融雪剂
Snow-melting agent
2018-04-01 实施
2017-09-07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23851—2009《道路除冰融雪剂》,与GB/T23851—2009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名称;
——修改了范围(见第1章,2009年版的第1章);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
——增加了分类(见第4章);
——修改了外观(见5.1,2009年版的3.1);
——修改了技术指标名称,由"溶解速度"修改为"固体溶解速度"(见5.2,2009年版的3.2);
——修改了技术指标名称,由"融雪化冰能力"修改为"相对融雪化冰能力"(见5.2,2009年版的3.2);
——修改了"碳钢腐蚀率"指标(见5.2,2009年版的3.2);
——删除了"混凝土腐蚀率"指标项目(见2009年版的3.2);
——修改了"路面摩擦衰减率"指标(见5.2,2009年版的3.2);
——修改了汞、镉、铬、铅、砷5个指标的单位(见5.2,2009年版的3.2);
——增加了"植物种子相对受害率""固体水分""水不溶物"和"氯化物"指标项目(见5.2);
——增加了"融雪剂试验溶液"的浓度的规定(见6.3);
——修改了"相对融雪化冰能力"的测定方法(见6.5,2009年版的4.5)
——增加了"汞含量"的测定方法(见6.11.2);
——增加了"镉含量"的测定方法(见6.12.2);
——增加了"铬含量"的测定方法(见6.13.2);
——增加了"铅含量"的测定方法(见6.14.2);
——修改了"砷含量"的测定方法(见6.15,2009年版的4.15);
——修改了"出厂检验项目"(见7.1,2009年版的5.1.2);
——修改了"每批产品产量"(见7.2,2009年版的5.2);
——修改了"固体产品包装"(见9.1,2009年版的7.1.1)。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无机化工分技术委员会(SAC/TC63/SC1)归口。
GB/T 23851-2017 代替GB/T 23851—2009
融雪剂
Snow-melting agent
2018-04-01 实施
2017-09-07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23851—2009《道路除冰融雪剂》,与GB/T23851—2009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名称;
——修改了范围(见第1章,2009年版的第1章);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
——增加了分类(见第4章);
——修改了外观(见5.1,2009年版的3.1);
——修改了技术指标名称,由"溶解速度"修改为"固体溶解速度"(见5.2,2009年版的3.2);
——修改了技术指标名称,由"融雪化冰能力"修改为"相对融雪化冰能力"(见5.2,2009年版的3.2);
——修改了"碳钢腐蚀率"指标(见5.2,2009年版的3.2);
——删除了"混凝土腐蚀率"指标项目(见2009年版的3.2);
——修改了"路面摩擦衰减率"指标(见5.2,2009年版的3.2);
——修改了汞、镉、铬、铅、砷5个指标的单位(见5.2,2009年版的3.2);
——增加了"植物种子相对受害率""固体水分""水不溶物"和"氯化物"指标项目(见5.2);
——增加了"融雪剂试验溶液"的浓度的规定(见6.3);
——修改了"相对融雪化冰能力"的测定方法(见6.5,2009年版的4.5)
——增加了"汞含量"的测定方法(见6.11.2);
——增加了"镉含量"的测定方法(见6.12.2);
——增加了"铬含量"的测定方法(见6.13.2);
——增加了"铅含量"的测定方法(见6.14.2);
——修改了"砷含量"的测定方法(见6.15,2009年版的4.15);
——修改了"出厂检验项目"(见7.1,2009年版的5.1.2);
——修改了"每批产品产量"(见7.2,2009年版的5.2);
——修改了"固体产品包装"(见9.1,2009年版的7.1.1)。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无机化工分技术委员会(SAC/TC63/SC1)归口。
推荐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