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国家标准GB/T 21983-2020 暖冬等级
GB/T 21983-2020 暖冬等级
简介
GB/T 21983-2020 代替GB/T 21983一2008
暖冬等级
Warm winter grades
2020-07-21实施
2020-07-21发布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一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21983—2008《暖冬等级》。与GB/T21983—2008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范围"一章(见第1章,2008年版的第1章);
——修改了"暖冬""单站暖冬阈值"冬季平均气温""气候平均值"的定义(见第2章,2008年版的2.1~2.4);
——增加了"单站""区域""暖冬指数""有效站点""有效网格"术语和定义(见2.5、2.6、2.8~2.10);
——增加了"暖冬分类"(见3.1);
——修改了区域强暖冬和全国强暖冬的界定方法(见3.2.2.2、3.3.2.2,.2008年版的3.2.2、3.3.2);
——增加了对区域暖冬评定站点的要求(见3.2.2.3);
——增加了对全国暖冬指数计算涵盖范围的说明(见3.2.3.3);
——增加了目标年气候平均值选用年代的规定(见附录A的A.1);
——增加了距平计算公式(见附录A的A.4);
——修改了经纬度网格划分的格距和有效网格面积的计算公式(见附录B的B.1.2008年版的3.3.1.1,3.3.1.2);
——增加了全国强暖冬指数计算方法(见附录B的B.6、B.7)。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气候与气候变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40)归口。
GB/T 21983-2020 代替GB/T 21983一2008
暖冬等级
Warm winter grades
2020-07-21实施
2020-07-21发布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一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21983—2008《暖冬等级》。与GB/T21983—2008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范围"一章(见第1章,2008年版的第1章);
——修改了"暖冬""单站暖冬阈值"冬季平均气温""气候平均值"的定义(见第2章,2008年版的2.1~2.4);
——增加了"单站""区域""暖冬指数""有效站点""有效网格"术语和定义(见2.5、2.6、2.8~2.10);
——增加了"暖冬分类"(见3.1);
——修改了区域强暖冬和全国强暖冬的界定方法(见3.2.2.2、3.3.2.2,.2008年版的3.2.2、3.3.2);
——增加了对区域暖冬评定站点的要求(见3.2.2.3);
——增加了对全国暖冬指数计算涵盖范围的说明(见3.2.3.3);
——增加了目标年气候平均值选用年代的规定(见附录A的A.1);
——增加了距平计算公式(见附录A的A.4);
——修改了经纬度网格划分的格距和有效网格面积的计算公式(见附录B的B.1.2008年版的3.3.1.1,3.3.1.2);
——增加了全国强暖冬指数计算方法(见附录B的B.6、B.7)。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气候与气候变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40)归口。
推荐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