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国家标准GB/T 4722-2017 印制电路用刚性覆铜箔层压板试验方法

GB/T 4722-2017 印制电路用刚性覆铜箔层压板试验方法

简介
GB/T 4722-2017代替 GB/T 4722-1992
印制电路用刚性覆铜箔层压板试验方法
Test methods for rigid copper clad laminates for printed circuits board
2017-12-01 实施
2017-05-31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 GB/T 4722—1992(印制电路用覆铜箔层压板试验方法》。
本标准与 GB/T4722-1992 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名称改为《印制电路用刚性覆铜箔层压板试验方法》;
—本标准涉及方法的整体分类由电性能和非电性能测试细化为外观,尺寸、物理和化学性能、机械性能、电性能和环境试验等;
—适用范围明确为适用于刚性覆铜箔层压板(见第 1 章);
—规范性引用文件增加了GB/T 6462—2005,删除了GB/T 2036和GB/T 2423.3(见第2章,1992年版的第2章);
—增加了试验处理条件表示方法及环境试验箱(室)的温度要求(见 3.1);
—提供了四种试样制备蚀刻的方法供选择,保留三氯化铁为仲载法(见 3.3.2 和附录 A);
—增加了蚀刻后绝缘基材外观(见第 4 章);
—删除了层压后铜箔单位面积质量(蚀刻法)试验方法,增加了宽度/长度的检验方法(见第5章,1992 年版的第 22 章);
—增加了对角线法测垂直度,保留直尺法为仲裁法(见 5.2);
—增加了厚度的测量点示意图(见5.3);
—弓曲/扭曲结果值以百分比值表达(见 5.4);
—增加了金属表面可清洁性、耐化学性、基材岗素含量、玻璃化温度(T。,AT,)、Z 轴热膨胀系数、热分解温度(T。)、X/Y 轴热膨胀系数、热分层时间(TMA法)、耐热性、紫外光透过率(见第6章)
—增加了垂直燃烧法仲裁试验试样的预处理烘箱烘烤条件,引燃火焰高度由(19±1)mm改为(20±1)mm,增加了 FV-2 燃烧判断等级。增加了水平燃烧法燃烧速率的计算公式及FHB燃烧等级判定准则(见 6.4);
—将热冲击起泡改名为热应力,增加了浸焊法,对于仲裁和鉴定试验增加了预烘条件,热应力温度和时间条件改由产品规范规定(见 6.5,1992 年版的第 17 章);仪器与材料中无铅焊料应由供需双方商定(见 6.6);
—拉脱速率"以5~50 N/s的施力均匀增大拉力"改为"选择合适的拉力档,以(50±2)mm/min的速度拉引线"(见 7.1,1992 年版的 15.5.4);
—删除了干热后、暴露于溶剂蒸气后、暴露于模拟电镀条件后的剥离强度,增加了验收态下的剥离强度,增加了抗剥仪带有自动记录曲线记录仪的取值判定图,修改了暴露于工艺溶液下的剥离条宽度(见 7.2,1992 年版的第 16 章);
—修改了弯曲强度试验测试厚度范围,参数选择以列表形式表示,增加了高温下各种树脂材料的温度选择表(见 7.3,1992 年版的第 25 章);
—增加了剪切板尺寸稳定性取样,增加了热烘条件下的尺寸稳定性,干热条件由12s℃上升为 150 ℃。修改了取样和定位示意图。增加了结果数值处理的极值题除法(见7.4,192年板的第 21章);
—删除了铜箔电阻试验方法,表面腐蚀试验方法,边缘腐蚀试验。增加了击穿电压(平行层向)、耐电孤(见第8章,1992 年版的第6 章、第 8 章和第9 章);
—电气强度的适用厚度范围由0.8mm以下改为0.5 mm以下。由手动逐级升压改为自动升压,增加了电气强度计算公式(见 8.2,1992 年版的 13.1);
一将方法名称表面电阻改为表面电阻率。增加了96 h 湿热处理后样品保留在澜湿箱中测量和 20个湿热循环周期后样品保留在潮湿箱中测量两个处理测试条件(见8.3,1992年版的第7章》;
—修改了绝缘电阻试样尺寸和数量及孔间距。增加了水煮沸后的测量(见8.4,1992 年版的第12章);
—增加了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角正切测试的二流体槽法、平行板法(见 8.5);
—修改了压力容器热应力试样尺寸和试样蒸煮时间,增加了5级表面质量等级判定及示意图(见 9.1,992 年版的第 28 章);
—试样吸水率改为敢在烘箱内于(105~110)℃干燥1 h。结果值改由浸水前后的差值与浸水前的百分比表示(见 9.2,1992 年版的第 27 章);
—增加了附录 A 覆铜板蚀刻方法。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印制电路标准化技术委员(SAC/TC 47)白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