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5076.3-2019 钜银化学分析方法第3部分:铜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简介
GB/T 15076.3-2019 代替GB/T 15076.3—1994
钜银化学分析方法第3部分:铜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Methods for chemical analysis of tantalum and niobium—Part 3:Determination of copper content— Flam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2020-01-01实施
2019-06-04发布
GB/T15076《锂锯化学分析方法》分为16个部分:
——第1部分:纪中锂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第2部分:怛中锐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和色层分离重量法;
——第3部分:铜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4部分:铁量的测定 1,10-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
——第5部分:钳量和钨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铺—第6部分:硅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第7部分:泥中磷量的测定 4-甲基-戊酬[2]萃取分离磷钼蓝分光光度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第 8部分:碳量和硫量的测定 高频燃烧红外吸收法;
——第9部分:但中铁、铬、镍、锰、钛、铝、钢、锡、铅和错量的测定 直流电弧原子发射光谱法;——第10部分:能中铁、保、铬、钛、诰、铝和锰量的测定 直流电弧原子发射光谱法;
——第11 部分:泥中砷、锑、铅、锡和秘量的测定 直流电弧原子发射光谱法;
——第12部分:担中磷量的测定 乙酸乙酯萃取分离磷钼蓝分光光度法;
——第 13部分:氮量的测定 惰气熔融热导法;
——第 14 部分:氧量的测定惰气熔融红外吸收法;
——第15 部分:氢量的测定 惰气熔融热导法;
——第16 部分;钠量和钾含量的测定 火始原子吸收光谱法。
本部分为GB/T 15076 的第3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GB/T15076.3—199《组锭化学分析方法锅量的测定》。本部分与GB/T15076.3-1994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分析方法,由"四氯化碳萃取-分光光度法"改为"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见第2章, 1994年版的第3章);
——增加了精密度条款(见第8章);
本部分由中国有色金属 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归口。
GB/T 15076.3-2019 代替GB/T 15076.3—1994
钜银化学分析方法第3部分:铜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Methods for chemical analysis of tantalum and niobium—Part 3:Determination of copper content— Flam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2020-01-01实施
2019-06-04发布
GB/T15076《锂锯化学分析方法》分为16个部分:
——第1部分:纪中锂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第2部分:怛中锐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和色层分离重量法;
——第3部分:铜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4部分:铁量的测定 1,10-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
——第5部分:钳量和钨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铺—第6部分:硅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第7部分:泥中磷量的测定 4-甲基-戊酬[2]萃取分离磷钼蓝分光光度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第 8部分:碳量和硫量的测定 高频燃烧红外吸收法;
——第9部分:但中铁、铬、镍、锰、钛、铝、钢、锡、铅和错量的测定 直流电弧原子发射光谱法;——第10部分:能中铁、保、铬、钛、诰、铝和锰量的测定 直流电弧原子发射光谱法;
——第11 部分:泥中砷、锑、铅、锡和秘量的测定 直流电弧原子发射光谱法;
——第12部分:担中磷量的测定 乙酸乙酯萃取分离磷钼蓝分光光度法;
——第 13部分:氮量的测定 惰气熔融热导法;
——第 14 部分:氧量的测定惰气熔融红外吸收法;
——第15 部分:氢量的测定 惰气熔融热导法;
——第16 部分;钠量和钾含量的测定 火始原子吸收光谱法。
本部分为GB/T 15076 的第3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GB/T15076.3—199《组锭化学分析方法锅量的测定》。本部分与GB/T15076.3-1994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分析方法,由"四氯化碳萃取-分光光度法"改为"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见第2章, 1994年版的第3章);
——增加了精密度条款(见第8章);
本部分由中国有色金属 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归口。
推荐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