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国家标准GB/T 24131.1-2018 生橡胶挥发分含量的测定第1部分∶热辗法和烘箱法

GB/T 24131.1-2018 生橡胶挥发分含量的测定第1部分∶热辗法和烘箱法

简介
GB/T 24131.1-2018 代替GB/T 24131—2009
生橡胶挥发分含量的测定第1部分∶热辗法和烘箱法
Rubber, raw—Determination of volatile matter content—Part 1:Hot-mill method and oven method (ISO 248-1:2011,MOD) 2019-04-01实施
2018-09-17发布
前言
GB/T24131《生橡胶 挥发分含量的测定》分为两个部分∶
——第1部分∶热辗法和烘箱法;
——第2部分∶带红外线干燥单元的自动分析仪加热失重法。本部分为GB/T 24131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GB/T24131—2009《生橡胶 挥发分含量的测定》,与GB/T24131—2009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
——修改了热辗法A的技术内容,与ISO248-1∶2011的热辗法A规定一致(见5.3.1、5.4.1,2009年版的4.2.1、4.3.1);
——修改了热辗法B,将热辗法B分为热辗法B1和热辗法B2。其中热辗法B1为GB/T24131—2009中热辗法B,热辗法B2为GB/T24131—2009热辗法A(见5.3.2,2009年版的4.2.2);
——增加了试验结果的保留位数(见5.4.1、5.4.2、6.4.1.1、6.4.1.2、6.4.2);
——增加了在最后称量前,将试验样品冷却至室温(见6.3.1.2.1);
——修改了烘箱法 B∶
a)增加试验样品在开炼机辐筒上过辗2次(见6.3.2.1);
b)修改称量皿的要求与烘箱法A规定一致(见6.3.2.2,2009年版的5.2.2.2);c)修改烘干时间为2h(见6.3.2.2,2009年版的5.2.2.2)。
——修改了精密度∶
a)将2009版的附录A 调整到附录C;b)增加热辗法 A的精密度(见附录C);
c)删除了允许差和精密度应用指南(2009年版的6.2)。—增加了附录 A和附录 B。
本部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248-1∶2011《生橡胶 挥发分含量的测定 第1部分∶热辗法和烘箱法》。
本部分与ISO248-1∶2011 的技术性差异如下∶
——关于规范性引用文件,本部分做了具有技术性差异的调整,以适应我国的技术条件,具体对应
的国家标准如下∶
● 用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GB/T5576代替了ISO1629;
● 用修改采用国际标准的GB/T 6038代替了ISO2393;
● 用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GB/T 15340代替了ISO1795。
——修改了热辗法A,开炼机辗间距由0.25mm±0.05 mm 修改为0.30 mm±0.05mm(见5.3.1.2、5.3.2.1.2,ISO248-1∶2011年版的5.3.1.2);
——修改了热辗法 B∶
a)将热辗法B分为热辗法B1和热辗法B2,其中热辗法B1为ISO248-1∶2011的B法,热辗
法B2为增加的方法(见5.3.2.1、5.3.2.2,ISO248-1∶2011年版的5.3.2);b)开炼机辗间距由0.25 mm士±0.05mm修改为0.30mm±0.05 mm(见5.3.2.1.2、5.3.2.2.2,ISO248-1∶2011年版的5.3.2.2)。
——增加了试验结果的保留位数(见5.4.1、5.4.2、6.4.1.1、6.4.1.2、6.4.2);
——增加了在最后称量前,将试验样品冷却至室温(见6.3.1.2.1);
——修改了烘箱法B∶
a)增加试验样品在开炼机银筒上过辗2次(见6.3.2.1);
b)开炼机辗间距由0.25mm±0.05 mm修改为0.30mm±0.05 mm(见6.3.2.1,ISO248-1∶2011年版的6.3.2.1);
c)修改称量皿的要求与烘箱法A规定一致(见6.3.2.2,ISO248-1∶2011年版的6.3.2.2);d)修改烘干时间为2h(见6.3.2.1、6.3.2.2,ISO248-1∶2011年版的6.3.2.1、6.3.2.2)。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增加了热辗法A 的精密度(见附录C)。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5)归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