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国家标准GB∕Z 40893.5-2021 中医技术操作规范 儿科 第5部分:小儿拔罐疗法

GB∕Z 40893.5-2021 中医技术操作规范 儿科 第5部分:小儿拔罐疗法

简介
ICS 11.020
GB CCS C 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GB/Z 40893.5—2021
中医技术操作规范 儿科第5部分∶小儿拔罐疗法
Specification for operation technolog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Pediatrics—Part 5: Cupping therapy
2021-11-26发布
2021-11-26 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Z 40893.5—2021
中医技术操作规范 儿科第5部分∶小儿拔罐疗法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小儿拔罐疗法的操作步骤与要求,并给出了注意事项和禁忌。本文件适用于小儿拔罐疗法技术操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1709.4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4 部分∶三棱针GB/T 21709.5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5部分;拔罐GB/T 21709.7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7部分∶皮肤针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拔罐 cupping
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蒸汽等方法造成罐内负压,使罐吸附于穴位或体表的一定部位,以产生良性刺激,达到调整机体功能、防治疾病目的的外治方法。3.2
火罐 fire cupping
通过燃烧罐内空气造成负压的方法用来拔罐的器具。3.3
水罐 liquid cupping
利用空气膨胀原理,通过蒸汽、水煮等造成负压的方法用来拔罐的器具。3.4
抽气罐 suction cupping
由一种特制的罐具和一套抽气装置构成,通过抽吸空气方法造成负压用来拔罐的器具。3.5
针罐法 needle-cupping 针刺与拔罐相配合的治疗方法。
4 操作步骤与要求
4.1 施术前准备
4.1.1 罐具
根据小儿年龄大小,病症、操作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材质、大小的罐具。罐体应完整无损,罐口光滑无毛糙,罐的内壁擦拭干净。常用罐的种类参见附录 A。4.1.2 消毒4.1.2.1 罐具
对不同材质、用途的罐具可用不同的消毒方法。玻璃罐用2 000 mg/L 的84消毒药液浸泡(消毒液每周更换2次)或 75%乙醇棉球反复擦拭;对用于刺络拔罐或污染有血液、脓液、毒液的玻璃罐应一罐一用,并用2000mg/L的84 消毒药液浸泡2 h(疑有乙肝病毒者浸泡10 b)。塑料罐具可用75%乙醇棉球反复擦拭;竹制罐具可用煮沸消毒。4.1.2.2 部位
拔罐的部位一般不需要消毒。应用针罐法用75%乙醇或0.5%~1%碘伏棉球在针刺部位消毒。4.1.2.3 医师
施术前医师双手用肥皂水清洗干净。应用针罐法应再用75%乙醇或0.5%~1%碘伏棉球擦拭。
4.1.3 环境
环境清洁卫生,室内安静,温度适宜,避免吹风受凉。4.1.4 体位
应选择患儿舒适、医师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如坐位、俯卧位、仰卧位。
4.1.5 部位
根据病症选取适当的治疗部位。以肌肉丰厚处为宜,常取背、腹、胸、腰、臀部、四肢近端等部位。4.1.6 术前护理
备齐器具。
对学龄期患儿做好心理护理,说明治疗的意义和注意事项,进行精神安慰与鼓励,消除患儿的紧张恐惧情绪,使患儿及家长能积极主动配合操作。
学龄期之前的患儿由家长协助固定好拔罐部位。4.2 施术方法4.2.1 吸拔方法4.2.1.1 火罐4.2.1.1.1 闪火法
用止血钳或镊子夹住 95%乙醇棉球,一手握罐体,罐口朝下,将棉球点燃后立即伸入罐内摇晃数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