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行业标准HY/T 074-2018 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设计规范
HY/T 074-2018 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设计规范
简介
HY/T 074-2018 代替 074-2003
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设计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design of reverse osmosis seawater desalination project
2018-11-01 实施
2018-07-30发布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 HY/T074—2003《膜法水处理 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设计规范》。本标准与HY/T 074—2003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更改为《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设计规范》;
——标准范围修改为"适用于100 m?/d 及以上规模的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海水淡化工程设计";
——根据标准文件的需要,删减和补充了部分规范性引用文件;
——删除2003年版术语和定义"3.3 复合膜","3.6 回收率"修改为"水回收率";
——"4 总体规划"修改为"4 总体设计",增加了总则、产水量、产水水质、用地面积、平面和高程设计、管道设计、生产用房、污水处理、厂区设计等内容;
——"5 海水取水"增加了"5.1 一般规定",2003年版"5.1 海水取水点的选址"修改为"5.2 海水水源与取水位置的选择"、"5.2 海水取水方式"修改为"5.3 海水取水构筑物"、"5.3 海水取水泵站"修改为"5.4 海水取水泵和泵房",并对各节相关内容作了修改和补充;
——修改和补充了"6 海水预处理"内容,删除了2003年版"6.1 一般要求"醋酸纤维素材质卷式膜元件和中空纤维反渗透膜组件进水水质指标要求,对反渗透海水淡化膜装置的部分进水水质指标要求作了调整,删除了经预处理后的海水 CODm含量指标,增加了水温(2℃~40 ℃)指标,修改了水质pH范围(3~10);删除了平流沉淀池、化学调节和保安过滤等设计内容,增加了浮沉池和超(微)滤膜过滤预处理工艺设计等相关内容;
——2003年版"7 反渗透海水脱盐处理"修改为"7 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按照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的主要构成装置及子系统,分别对保安过滤器、高压泵、反渗透膜装置、能量回收装置、化学清洗和冲洗装置等设计作了规定。2003年版"8 高压泵和能量回收装置"和"9 清洗装置"的内容均并入修改后的"7 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并对相关内容作了修改和补充;——新增"8 水处理剂投加",对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各加药环节的工艺设计作了规定;
——2003年版"11 浓水排放和产水后处理"经修改后分为"9 反渗透产水后处理"和"10 排放水处理"两章,并新增了部分设计内容;
——2003年版"10 水池"修改为"11 调蓄水池",并对调蓄水池的相关设计作了补充;
——修改和补充了"12 控制和仪表"和"13 供配电"设计的相关内容。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83)归口。
HY/T 074-2018 代替 074-2003
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设计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design of reverse osmosis seawater desalination project
2018-11-01 实施
2018-07-30发布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 HY/T074—2003《膜法水处理 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设计规范》。本标准与HY/T 074—2003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更改为《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设计规范》;
——标准范围修改为"适用于100 m?/d 及以上规模的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海水淡化工程设计";
——根据标准文件的需要,删减和补充了部分规范性引用文件;
——删除2003年版术语和定义"3.3 复合膜","3.6 回收率"修改为"水回收率";
——"4 总体规划"修改为"4 总体设计",增加了总则、产水量、产水水质、用地面积、平面和高程设计、管道设计、生产用房、污水处理、厂区设计等内容;
——"5 海水取水"增加了"5.1 一般规定",2003年版"5.1 海水取水点的选址"修改为"5.2 海水水源与取水位置的选择"、"5.2 海水取水方式"修改为"5.3 海水取水构筑物"、"5.3 海水取水泵站"修改为"5.4 海水取水泵和泵房",并对各节相关内容作了修改和补充;
——修改和补充了"6 海水预处理"内容,删除了2003年版"6.1 一般要求"醋酸纤维素材质卷式膜元件和中空纤维反渗透膜组件进水水质指标要求,对反渗透海水淡化膜装置的部分进水水质指标要求作了调整,删除了经预处理后的海水 CODm含量指标,增加了水温(2℃~40 ℃)指标,修改了水质pH范围(3~10);删除了平流沉淀池、化学调节和保安过滤等设计内容,增加了浮沉池和超(微)滤膜过滤预处理工艺设计等相关内容;
——2003年版"7 反渗透海水脱盐处理"修改为"7 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按照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的主要构成装置及子系统,分别对保安过滤器、高压泵、反渗透膜装置、能量回收装置、化学清洗和冲洗装置等设计作了规定。2003年版"8 高压泵和能量回收装置"和"9 清洗装置"的内容均并入修改后的"7 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并对相关内容作了修改和补充;——新增"8 水处理剂投加",对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各加药环节的工艺设计作了规定;
——2003年版"11 浓水排放和产水后处理"经修改后分为"9 反渗透产水后处理"和"10 排放水处理"两章,并新增了部分设计内容;
——2003年版"10 水池"修改为"11 调蓄水池",并对调蓄水池的相关设计作了补充;
——修改和补充了"12 控制和仪表"和"13 供配电"设计的相关内容。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83)归口。
推荐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