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行业标准JG/T 398-2019 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
JG/T 398-2019 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
简介
JG/T 398-2019 代替JG/T 398—2012
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
The grouting sleeve for rebars splicing
2020-06-01实施
2019-10-28发布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是对JG/T 398—2012《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的修订,本标准与 JG/T 398—2012相比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
——修改、补充了相关术语(见第3章,2012版第3章);
——修改了产品分类、型式和标记,增加了三种灌浆套筒结构,并补充了相关示意图(见第4章,2012版第4 章);
——增加了灌浆套筒设计抗拉承载力和屈服承载力的规定(见 5.1.1);
——修改了灌浆连接端长度的要求(见 5.1.3,2012年版5.1.3);
——修改了灌浆套筒剪力槽的性能要求(见5.1.4,2012年版5.1.4);
——补充了灌浆套筒新加工方式的壁厚要求(见5.1.5);
——补充了灌浆套筒最小内径与被连接钢筋的公称直径的差值要求(见 5.1.7);
——增加了对分体式灌浆套筒的分体连接部分的强度要求(见5.1.8);
——增加了灌浆套筒螺纹副的旋紧力矩规定(见5.1.9);
——补充了灌浆套筒材料性能要求(见 5.2);
——修改了灌浆套筒的尺寸偏差(见 5.3,2012年版5.3);
——增加了滚压灌浆套筒内外表面的要求(见 5.4.4);
——补充了灌浆套筒力学性能要求,增加了对钢筋灌浆连接接头的抗拉强度和变形性能要求(见5.5.1.5.5.2);
——增加了灌浆套筒的疲劳性能要求(见 5.5.3);
——增加了对灌浆套筒生产的相关要求,对质量控制、在制品检验和可追溯性都进行了相应要求(见 5.6);
——修改了灌浆套筒材料性能试验时取样的相关要求(见6.1,2012年版6.1);
——增加了灌浆套筒力学性能试验方法,包括灌浆套筒力学性能、型式检验、疲劳性能(见6.2.2);
——补充了检验规则,增加了灌浆套筒外观、标记、外形尺寸检验项目表(见第 7章);
——增加了接头试件的型式检验报告表格样式(见附录 A);
——修改了灌浆套筒产品合格证表格(见附录 B,2012年版附录 B);
——增加了灌浆套筒产品质量证明书样式(见附录C)。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结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JG/T 398-2019 代替JG/T 398—2012
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
The grouting sleeve for rebars splicing
2020-06-01实施
2019-10-28发布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是对JG/T 398—2012《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的修订,本标准与 JG/T 398—2012相比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
——修改、补充了相关术语(见第3章,2012版第3章);
——修改了产品分类、型式和标记,增加了三种灌浆套筒结构,并补充了相关示意图(见第4章,2012版第4 章);
——增加了灌浆套筒设计抗拉承载力和屈服承载力的规定(见 5.1.1);
——修改了灌浆连接端长度的要求(见 5.1.3,2012年版5.1.3);
——修改了灌浆套筒剪力槽的性能要求(见5.1.4,2012年版5.1.4);
——补充了灌浆套筒新加工方式的壁厚要求(见5.1.5);
——补充了灌浆套筒最小内径与被连接钢筋的公称直径的差值要求(见 5.1.7);
——增加了对分体式灌浆套筒的分体连接部分的强度要求(见5.1.8);
——增加了灌浆套筒螺纹副的旋紧力矩规定(见5.1.9);
——补充了灌浆套筒材料性能要求(见 5.2);
——修改了灌浆套筒的尺寸偏差(见 5.3,2012年版5.3);
——增加了滚压灌浆套筒内外表面的要求(见 5.4.4);
——补充了灌浆套筒力学性能要求,增加了对钢筋灌浆连接接头的抗拉强度和变形性能要求(见5.5.1.5.5.2);
——增加了灌浆套筒的疲劳性能要求(见 5.5.3);
——增加了对灌浆套筒生产的相关要求,对质量控制、在制品检验和可追溯性都进行了相应要求(见 5.6);
——修改了灌浆套筒材料性能试验时取样的相关要求(见6.1,2012年版6.1);
——增加了灌浆套筒力学性能试验方法,包括灌浆套筒力学性能、型式检验、疲劳性能(见6.2.2);
——补充了检验规则,增加了灌浆套筒外观、标记、外形尺寸检验项目表(见第 7章);
——增加了接头试件的型式检验报告表格样式(见附录 A);
——修改了灌浆套筒产品合格证表格(见附录 B,2012年版附录 B);
——增加了灌浆套筒产品质量证明书样式(见附录C)。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结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推荐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