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行业标准YD/T 2537-2019 网间号码携带业务测试方法
YD/T 2537-2019 网间号码携带业务测试方法
简介
YD/T 2537-2019
网间号码携带业务测试方法
Test Method for Number Portability Service
2020-01-01 实施
2019-11-11发布
目 次
前言…………………………………………………………1
1范围.………………………………………………………………1
2缩略语……………………………………………….1
3测试配置………………………………………………………………1
3.1测试终端要求……………………………………1
3.2 测试中需要的用户类型……………………………….1
3.3数据配置…………………………………………………………….5
4测试说明……………………………………………5
5 业务流程测试………………………………………5
5.1运营企业基本业务测试……………………………………5
5.2非或对点短消息业务测试……………………………………….9
5.3 电信业务话费充值/激费服务测试………………………14
前 言
本标准是网间号码携带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名称及结构如下∶
——《网间号码携带集中业务管理系统技术要求》
——《网间号码携带集中业务管理系统测试方法》
——《网间号码携带集中业务管理系统与业务受理系统/本地业务管理系统接口协议技术要求》
——《网间号码携带集中业务管理系统与业务受理系统接口协议测试方法》
——《网间号码携带集中业务管理系统与本地业务管理系统接口协议测试方法》
——《网间号码携带受理流程测试方法》
——《网间号码携带业务测试方法》
——《网间号码携带业务受理系统技术要求》
——《网间号码携带本地业务管理系统技术要求》
——《LTE 网络实施号码携带的技术要求》
——《号码携带服务质量要求》
——《网间号码携带业务用户交互界面及程序要求》
本标准是对YD/T2537—2013《网间号码携带业务测试方法》的修订标准,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非点对点短消息相关测试项目(见5.2);
——增加了电信业务的话费充值/缴费服务平台相关测试项目(见 5.3);
——删除了智能网预付费 NP用户测试相关测试项目(见 2013 版的5.1.2、5.2.2 和5.3.2)。
随着技术的发展,还将制定后续的相关标准。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YD/T 2537-2019
网间号码携带业务测试方法
Test Method for Number Portability Service
2020-01-01 实施
2019-11-11发布
目 次
前言…………………………………………………………1
1范围.………………………………………………………………1
2缩略语……………………………………………….1
3测试配置………………………………………………………………1
3.1测试终端要求……………………………………1
3.2 测试中需要的用户类型……………………………….1
3.3数据配置…………………………………………………………….5
4测试说明……………………………………………5
5 业务流程测试………………………………………5
5.1运营企业基本业务测试……………………………………5
5.2非或对点短消息业务测试……………………………………….9
5.3 电信业务话费充值/激费服务测试………………………14
前 言
本标准是网间号码携带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名称及结构如下∶
——《网间号码携带集中业务管理系统技术要求》
——《网间号码携带集中业务管理系统测试方法》
——《网间号码携带集中业务管理系统与业务受理系统/本地业务管理系统接口协议技术要求》
——《网间号码携带集中业务管理系统与业务受理系统接口协议测试方法》
——《网间号码携带集中业务管理系统与本地业务管理系统接口协议测试方法》
——《网间号码携带受理流程测试方法》
——《网间号码携带业务测试方法》
——《网间号码携带业务受理系统技术要求》
——《网间号码携带本地业务管理系统技术要求》
——《LTE 网络实施号码携带的技术要求》
——《号码携带服务质量要求》
——《网间号码携带业务用户交互界面及程序要求》
本标准是对YD/T2537—2013《网间号码携带业务测试方法》的修订标准,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非点对点短消息相关测试项目(见5.2);
——增加了电信业务的话费充值/缴费服务平台相关测试项目(见 5.3);
——删除了智能网预付费 NP用户测试相关测试项目(见 2013 版的5.1.2、5.2.2 和5.3.2)。
随着技术的发展,还将制定后续的相关标准。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推荐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