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行业标准NY/T 1466-2018 动物棘球蚴病诊断技术
NY/T 1466-2018 动物棘球蚴病诊断技术
简介
NY/T 1466-2018 代替NY/T 1466-2007
动物棘球蚴病诊断技术
Diagnostic techniques for animal echinococcosis
2018-06-01实施
2018-03-15 发布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NY/T 1466—2007《动物棘球蚴病诊断技术》。与NY/T 1466—2007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 IHA诊断方法中"参考阳性血清"为"对照阳性血清","用棘球蚴囊液抗原免疫羊和牛制备"为"经病原学确诊的牛、羊棘球蚴病自然感染病例的混合血清制备"(见 4.1.1.3);
——调整了IHA 诊断方法中被检血清的阴、阳性判定标准(见 4.1.3.2);
——增加了棘球蚴囊液醋酸盐纯化抗原制备的方法(见附录 D)。
——增加了临床症状和病理学组织诊断的内容(见 3.2 和 3.3)。
——增加了三个棘球绦虫虫种(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和石渠棘球绦虫)的 PCR诊断技术(见4.3);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动物卫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81)归口。
3.3.2.2 肺细粒棘球蚴病病理变化
棘球蚴包囊内充满囊液,有时有原头蚴。包囊的囊壁内侧为均质红染的板层结构,板层结构外侧为普通肉芽组织;有的包囊囊壁由上皮样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构成,未见均质红染的板层结构(PAS阴性)。部分肺间质增生、伴随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发生炎症反应;包囊外侧肺泡腔受压迫呈裂隙状;肺泡壁高度增生,小血管充血,有大量淋巴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外囊壁包含肺组织和小气管。
3.4 结果判定
3.4.1 绵羊、山羊、牦牛等出现上述临床症状,并有上述流行病学史时可判定为棘球蚴病疑似病例。
3.4.2 在剖检或病理学检查时发现被检样本中有棘球蚴包囊、囊壁(板层结构)、PAS阳性反应、囊液或/和原头蚴,即可确诊为棘球蚴病病例。
4 实验室诊断
4.1 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 IHA)
4.1.1 材料
4.1.1.1 待检血样的采集
用干燥的无菌注射器(或采血器)采血约5 mL,37℃温箱倾斜放置 1h.转入4℃冰箱放置过夜。
4.1.1.2 血清分离与保存
从冰箱取出试管,3000r/min 离心10 min,用吸管小心吸出上清液,加 NaN,(终浓度0.02%,w/v)或硫柳汞(终浓度 0.01%,w/吵)防腐,低温冷冻保存备用。
NY/T 1466-2018 代替NY/T 1466-2007
动物棘球蚴病诊断技术
Diagnostic techniques for animal echinococcosis
2018-06-01实施
2018-03-15 发布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NY/T 1466—2007《动物棘球蚴病诊断技术》。与NY/T 1466—2007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 IHA诊断方法中"参考阳性血清"为"对照阳性血清","用棘球蚴囊液抗原免疫羊和牛制备"为"经病原学确诊的牛、羊棘球蚴病自然感染病例的混合血清制备"(见 4.1.1.3);
——调整了IHA 诊断方法中被检血清的阴、阳性判定标准(见 4.1.3.2);
——增加了棘球蚴囊液醋酸盐纯化抗原制备的方法(见附录 D)。
——增加了临床症状和病理学组织诊断的内容(见 3.2 和 3.3)。
——增加了三个棘球绦虫虫种(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和石渠棘球绦虫)的 PCR诊断技术(见4.3);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动物卫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81)归口。
3.3.2.2 肺细粒棘球蚴病病理变化
棘球蚴包囊内充满囊液,有时有原头蚴。包囊的囊壁内侧为均质红染的板层结构,板层结构外侧为普通肉芽组织;有的包囊囊壁由上皮样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构成,未见均质红染的板层结构(PAS阴性)。部分肺间质增生、伴随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发生炎症反应;包囊外侧肺泡腔受压迫呈裂隙状;肺泡壁高度增生,小血管充血,有大量淋巴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外囊壁包含肺组织和小气管。
3.4 结果判定
3.4.1 绵羊、山羊、牦牛等出现上述临床症状,并有上述流行病学史时可判定为棘球蚴病疑似病例。
3.4.2 在剖检或病理学检查时发现被检样本中有棘球蚴包囊、囊壁(板层结构)、PAS阳性反应、囊液或/和原头蚴,即可确诊为棘球蚴病病例。
4 实验室诊断
4.1 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 IHA)
4.1.1 材料
4.1.1.1 待检血样的采集
用干燥的无菌注射器(或采血器)采血约5 mL,37℃温箱倾斜放置 1h.转入4℃冰箱放置过夜。
4.1.1.2 血清分离与保存
从冰箱取出试管,3000r/min 离心10 min,用吸管小心吸出上清液,加 NaN,(终浓度0.02%,w/v)或硫柳汞(终浓度 0.01%,w/吵)防腐,低温冷冻保存备用。
推荐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