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1662-2020 林地黑木耳安全优质生产技术规程
简介
DB37/T 1662-2020
林地黑木耳安全优质生产技术规程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37/T 1662-2010《良好农业规范 林地黑木耳生产技术规程》。与DB37/T 1662-2010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修改为《林地黑木耳安全优质生产技术规程》;
——增加了林地黑木耳定义(见3.1);
——增加了林地密度、郁闭度指标(见5.1);
——增加了出耳畦床标准(见8.5);
——删除了仓库、废物收集设施(见2010版的4.2.3、4.2.4);
——增加了菌渣集中处理场(见5.2.3);
——修改合并了基地平面图与基地隔离防护(见5.2.1);
——增加了开口催耳方式(见8.6.1 );
——增加了培养料配方(见8.1);
——修改了有害生物防控方法(见9);
——将基地选择与管理与生产技术的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生产投入品管理合并修改为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见10和2010版的4.2.6、7.9、8);
——删除了劳动保护(见2010版的11);
——修改了附录A(见附录A)。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DB37/T 1662-2020
林地黑木耳安全优质生产技术规程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37/T 1662-2010《良好农业规范 林地黑木耳生产技术规程》。与DB37/T 1662-2010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修改为《林地黑木耳安全优质生产技术规程》;
——增加了林地黑木耳定义(见3.1);
——增加了林地密度、郁闭度指标(见5.1);
——增加了出耳畦床标准(见8.5);
——删除了仓库、废物收集设施(见2010版的4.2.3、4.2.4);
——增加了菌渣集中处理场(见5.2.3);
——修改合并了基地平面图与基地隔离防护(见5.2.1);
——增加了开口催耳方式(见8.6.1 );
——增加了培养料配方(见8.1);
——修改了有害生物防控方法(见9);
——将基地选择与管理与生产技术的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生产投入品管理合并修改为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见10和2010版的4.2.6、7.9、8);
——删除了劳动保护(见2010版的11);
——修改了附录A(见附录A)。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推荐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