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电力电气>电力二次设备操作规程与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实施手册

电力二次设备操作规程与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实施手册

简介
目录
第一编电力二次系统操作技术规范
关于颁发《电能计量装置检验规程》等四种规程的通知 ⑶
关于印发《并网调度协议(示范文本)》的通知 (74)
继电保护及安全制度装置运行管理规程 (101)
关于颁发《继电保护及安全制度装置运行管理规程》的通知 (102)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的通知
(150) 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 (172)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旋转电机施工及验收规范》等五
项国家标准的通知 (18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 (199)
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令 (205)
电网和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及调度数据网络安全防护规定 (206)
第二编电力二次系统与计算机监控技术
第一章计算机监控的基本原理 (213)
第一节微处理器 (213)
第二节 工业监控用的半导体存储器 (224)
第三节 数字量输入/输出通道 (226)
第四节 开关量输入/输出接口及应用 (237)
第五节 模拟量输入/输出通道 (241)
第六节模拟量输入/输出工作原理 (259)
第七节 交流采样基本算法 (270)
第二章监控系统环境 (277)
第一节监控系统对气候与机械影响因素的要求 (277)
第二节监控系统的电磁兼容性 (283)
第三节 监控系统防雷 (302)
第四节监控系统的抗地震要求 (316)
第五节 监控系统对计算机机房的要求 (322)
第三章电力二次系统计算机基本测控单元应用 (327)
第一节 概 述 (327)
第二节单片机测控单元 (329)
第三节可编程控制器测控单元 (364)
第四节工控机测控单元 (379)
第四章软件可靠性与软件测试 (393)
第一节 概 述 (393)
第二节 影响软件可靠性的因素及提高可靠性的方法 (394)
第三节软件测试 (397)
第五章电力二次系统监控系统的试验、验收及远方诊断 (401)
第一节 监控系统的试验、验收 (401)
第二节水电厂监控系统性能测试 (405)
第三节屏幕显示器抗工频磁场干扰试验 (413)
电力二次系统设备操作技术与设备安全运行
第一章 中央信号系统规范操作与安全运行 (423)
第一节 中央信号系统电路 (423)
第二节冲击继电器 (429)
第三节 多功能闪光报警回路 (438)
第四节 小容量变电站中央信号回路 (440)
第二章发电机二次回路规范操作与安全运行 (443)
第一节 发电机出口断路器控制回路 (443)
第二节发电厂主控制室联系信号 (445)
第三节发电机励磁系统控制回路 (446)
第四节 发电机转子绕组绝缘监视回路 (458)
第三章电力变压器二次回路规范操作与安全运行 (463)
第一节 强迫油循环风冷却器控制回路 (463)
第二节中小容量变压器冷却器风扇控制回路 (468)
第三节变压器有载调压回路 (470)
第四节备用变压器自动投入回路 (475)
第四章电压互感器回路规范操作与安全运行 (479)
第一节大接地电流系统电压互感器回路 (479)
第二节小接地电流系统电压互感器回路 (484)
第五章隔离开关二次回路规范操作与安全运行 (489)
第一节隔离开关手动操作 (489)
第二节隔离开关电动操作回路 (490)
第三节隔离开关操作闭锁回路 (493)
第四节隔离开关位置指示器 (495)
第六章 输电线路的继电保护操作规程 (499)
第一节 反应相间短路的电流电压保护 (499)
第二节反应相间短路的方向过电流保护 (526)
第三节输电线路的接地保护 (536)
第四节输电线路的距离保护 (546)
第五节输电线路的差动保护 (584)
第六节输电线路的高频保护 (592)
第七章 同步发电机的继电保护操作规程 (601)
第一节同步发电机的故障、不正常工作状态及其保护方式 (601)
第二节同步发电机的纵差动保护 (603)
第三节同步发电机定子绕组的匝间短路保护 (613)
第四节同步发电机定子绕组的单相接地保护 (617)
第五节同步发电机励磁回路的接地保护 (624)
第六节 同步发电机相间短路的后备保护及过负荷保护 (628)
第八章 电力变压器的继电保护操作规程 (637)
第一节电力变压器的故障、不正常工作状态及其保护方式 (637)
第二节电力变压器的瓦斯保护 (638)
第三节电力变压器的电流速断保护 (640)
第四节电力变压器的纵差动保护 (641)
第五节 电力变压器相间短路的后备保护及过负荷保护 (651)
第六节电力变压器的接地保护 (652)
第七节 电力变压器保护接线全图举例 (654)
第八节 发电机一变压器组保护的特点 (656)
第九章母线保护操作规程 (659)
第一节母线故障及母线保护的装设原则 (659)
第二节完全电流差动母线保护 (661)
第三节 双母线同时运行时的母线保护 (663)
第十章供配电线路保护操作规程 (669)
第一节 定时限过电流保护 (669)
第二节 电流速断保护 (674)
第三节阶段式电流保护 (677)
第四节反时限过电流保护 (684)
第五节 方向电流保护 (688)
第六节小电流接地系统的接地保护 (698)
第七节35kV线路控制、信号、测量及保护回路接线图 (711)
第十一章电力变压器保护操作规程 (715)
第一节电力变压器运行状态及保护配置 (715)
第二节变压器瓦斯保护 (716)
第三节变压器纵差保护 (718)
第四节变压器的电流电压保护 (729)
第五节变压器的温度信号装置 (732)
第六节35kV双绕组变压器的控制、信号、测量及保护回路接线实例
第二节电力变压器的瓦斯保护 (638)
第三节电力变压器的电流速断保护 (640)
第四节电力变压器的纵差动保护 (641)
第五节 电力变压器相间短路的后备保护及过负荷保护 (651)
第六节电力变压器的接地保护 (652)
第七节 电力变压器保护接线全图举例 (654)
第八节 发电机一变压器组保护的特点 (656)
第九章母线保护操作规程 (659)
第一节母线故障及母线保护的装设原则 (659)
第二节完全电流差动母线保护 (661)
第三节 双母线同时运行时的母线保护 (663)
第十章供配电线路保护操作规程 (669)
第一节 定时限过电流保护 (669)
第二节 电流速断保护 (674)
第三节阶段式电流保护 (677)
第四节反时限过电流保护 (684)
第五节 方向电流保护 (688)
第六节小电流接地系统的接地保护 (698)
第七节35kV线路控制、信号、测量及保护回路接线图 (711)
第十一章电力变压器保护操作规程 (715)
第一节电力变压器运行状态及保护配置 (715)
第二节变压器瓦斯保护 (716)
第三节变压器纵差保护 (718)
第四节变压器的电流电压保护 (729)
第五节变压器的温度信号装置 (732)
第六节35kV双绕组变压器的控制、信号、测量及保护回路接线实例
第二节电力变压器的瓦斯保护 (638)
第三节电力变压器的电流速断保护 (640)
第四节电力变压器的纵差动保护 (641)
第五节 电力变压器相间短路的后备保护及过负荷保护 (651)
第六节电力变压器的接地保护 (652)
第七节 电力变压器保护接线全图举例 (654)
第八节 发电机一变压器组保护的特点 (656)
第九章母线保护操作规程 (659)
第一节母线故障及母线保护的装设原则 (659)
第二节完全电流差动母线保护 (661)
第三节 双母线同时运行时的母线保护 (663)
第十章供配电线路保护操作规程 (669)
第一节 定时限过电流保护 (669)
第二节 电流速断保护 (674)
第三节阶段式电流保护 (677)
第四节反时限过电流保护 (684)
第五节 方向电流保护 (688)
第六节小电流接地系统的接地保护 (698)
第七节35kV线路控制、信号、测量及保护回路接线图 (711)
第十一章电力变压器保护操作规程 (715)
第一节电力变压器运行状态及保护配置 (715)
第二节变压器瓦斯保护 (716)
第三节变压器纵差保护 (718)
第四节变压器的电流电压保护 (729)
第五节变压器的温度信号装置 (732)
第六节35kV双绕组变压器的控制、信号、测量及保护回路接线实例
(733) 第十二章 电动机保护操作规程 (739)
第一节 电动机的故障种类及保护配置 (739)
第二节电动机的相间短路保护 (741)
第三节电动机的单相接地保护 (745)
第四节电动机的过载保护 (746)
第五节电动机的低电压保护 (749)
第十三章电力电容器保护操作规程 (751)
第一节 电力电容器故障形式及保护的配置 (751)
第二节熔断器保护 (752)
第三节电容器组的电流保护 (753)
第四节电容器组的横联差动保护 (755)
第五节电容器组保护配置实例 (757)
第四编电力二次系统监控新技术应用与安全防护操作
第一章计算机控制系统在火电厂中的应用 (763)
第一节 计算机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 (763)
第二节 DCS在火电厂中的应用 (771)
第三节 FCS在火电厂球磨机控制中的应用 (784)
第四节发电厂监控信息系统 (793)
第五节发电厂管理信息系统 (798)
第二章 火电厂热工保护 (807)
第一节 热工保护基本概念 (807)
第二节 汽轮机的热工自动保护 (809)
第三节锅炉的热工保护 (813)
第四节单元机组的热工保护 (818)
第五节执行级的控制与联动控制 (821)
第三章火电厂分散控制系统(DCS) (829)
第一节分散控制系统(DCS)概述 (829)
第二节 WDPF系统 (832)
第三节 INFI - 90系统 (836)
第四章 火电厂数据采集系统(DAS) (841)
第一节数据采集系统(DAS)概述 (841)
第二节 事件顺序记录(SOE) (847)
第三节 调试及运行 (849)
第五章火电厂协调控制系统(CCS) (853)
第一节协调控制系统(CCS)概述 (853)
第二节协调(负荷)控制层 (855)
第三节 给水调节系统 (864)
第四节 汽温控制系统 (874)
第六章火电厂顺序控制系统(SCS) (883)
第一节 概 述 (883)
第二节系统的设备保护和条件闭锁及其实现装置 (885)
第三节系统应用 (888)
第七章过程控制计算机的人机接口  (895)
第一节 LED 显示器及其接口  (896)
第二节键盘接口  (900)
第三节指示报警接口  (907)
第四节回路显示操作器 (908)
第五节 CRT显示画面 (912)
第八章 过程控制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 (921)
第一节 数据通信概述 (921)
第二节 通信网络技术 (929)
第三节 网络互联协议 (934)
第四节局域网协议 (939)
第五节 网络互联设备 (941)
第六节通信与网络实例 (945)
第九章线性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957)
第一节数学模型的基本概念 (957)
第二节 常用系统数学模型的几种形式 (961)
第三节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962)
第四节控制设备的数学模型(只考虑线性模型) (967)
第五节构成控制系统的典型环节传递函数形式 (969)
第六节系统方框图及其等效变换 (971)
第七节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求取 (977)
第八节梅逊公式及其在求传递函数中的应用 (989) 第十章 水电厂监控技术 (993)
第一节水电厂监控方式的发展 (993)
第二节电子数字计算机在水电厂的应用 (994)
第三节两种类型的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 (995)
第四节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基本结构 (999)
第五节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分类 (1008) 第十一章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模式和配置 (1011)
第一节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功能 (1011)
第二节 关于若干功能的讨论 (1018)
第三节监控系统配置的影响因素 (1020)
第四节监控系统的配置 (1021) 第十二章 监控系统人机界面  (1023)
第一节 概 述 (1023)
第二节 以X—Window/Motif为基础的人机界面  (1024)
第三节 适用于NC2000平台的图形界面 (1026)
第四节新型顺序控制流程 (1029)
第五节多媒体技术在人机界面中的应用 (1034) 第十三章水电厂监控系统软件 (1041)
第一节 概 述 (1041)
第二节系统软件 (1043)
第三节 应用软件的编制和组成 (1045)
第四节几种应用软件 (1047) 第十四章水电厂数据库系统 (1059)
第一节 概 述 (1059)
第二节 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棍念 (1060)
第三节实时数据库基础 (1061)
第四节 工程应用实例  (1063) 第十五章水电厂监控系统内部数据通信及现场总线 (1069)
第一节 概 述 (1069)
第二节基本概念 (1070)
第三节 主干网通信 (1072)
第四节多层网络的应用 (1076) 第十六章 电网监控技术 (1081)
第一节电网运行控制系统及其发展 (1081)
第二节 电网的分层控制和各级调度中心的职责 (1085)
第三节电网的运行状态和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组成 (1090)
第四节现代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及其特点 (1093)
第十七章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的目标、准则和技术 (1111)
第一节电力系统的扰动及其后果 (1111)
第二节 安全稳定控制的目标和准则 (1115)
第三节 安全稳定控制的措施 (1119)
第四节安全稳定控制系统信息传送 (1121)
第五节区域稳定控制技术 (1123)
第十八章 电网EEAC在稳定分析和控制中的应用 (1129)
第一节在线预决策的暂态稳定控制系统 (1129)
第二节 东北电网动态安全分析 (1139)
第三节山东电网邹一济一淄分布式稳定控制系统 (1144)
第四节广东韶关电网在线预决策稳定控制系统 (1152)
第十九章 电网AGC的基本功能、原理和算法 (1157)
第一节 AGC控制过程基本概念 (1157)
第二节 AGC的基本功能 (1159)
第三节 AGC的基本原理和算法 (1162)
第二十章 电压控制的目标和准则 (1177)
第一节 电压质量标准 (1177)
第二节电压稳定性及其控制 (1179)
第二十一章地区电网无功电压控制 (1195)
第一节江苏泰州地区电网无功电压控制 (1195)
第二节福建厦门地区电网无功电压控制 (1201)
第三节江西九江地区电网无功优化实时控制 (1205)
第四节重庆杨家坪配电网电压无功优化控制 (1210) 第二十二章 变配电所监控技术 (1217)
第一节变配电所监控技术 (1217)
第二节 配电电网的通信技术 (1225)
第二十三章 标准器具及测量仪器 (1229)
第一节标准电阻 (1229)
第二节 电阻箱 (1231)
第三节标准电池 (1234)
笫四节 标准电容 (1236)
第五节标准电感 (1238)
第六节 检流计 (1240)
第七节失真度测量仪 (1246) 第二十四章电测量指示仪表检定装置 (1249)
第一节直流仪表检定装置 (1249)
第二节交流仪表检定装置 (1260)
第三节电测量仪表检验装置不确定度的计算及验证 (1273) 第二十五章电测量指示仪表的基础知识 (1283)
第一节 仪表的分类 (1283)
第二节电测量指示仪表的主要技术要求 (1284)
第三节 常用仪表的技术特性 (1287)
第五编电力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与调控实现
第一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基础 (1293)
第一节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和结构模型 (1293)
第二节 信号和采样定理 (1299)
第三节保持器与信号恢复过程中的损失 (1306)
第二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分析 (1311)
第一节 概 述 (1311)
第二节 差分方程和 Z 变换 (1312)
第三节 Z变换的性质和定理 (1324)
第四节 Z的正变换与Z的反变换 (1327)
第五节利用Z变换求解差分方程式 (1333)
第六节脉冲传递函数与脉冲响应 (1334)
第七节脉冲传递函数法 (1339)
第八节脉冲传递函数的频率响应 (1345)
第九节 非采样时刻的响应分析 (1349)
第十节离散状态空间法 (1353)
第十-一节离散状态空间的分析方法 (1357)
第十二节离散状态方程的最小实现 (1361)
第十三节离散系统的可控性和可观测性 (1368)
第三章 分散控制系统的可靠性 (1375)
第一节可靠性指标 (1375)
第二节可靠性分析 (1378)
第三节可靠性试验 (1388)
第四节 分散控制系统中的可靠性措施 (1391)
第五节软件的可靠性 (1399)
第四章分散控制系统的评价与选择 (1403)
第一节 分散控制系统的评价 (1403)
第二节分散控制系统的选择依据 (1410)
第三节技术规范书 (1413)
第五章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的数据库技术 (1415)
第一节 概 述 (1415)
第二节实时数据库系统 (1416)
第三节实时数据库的结构 (1418)
第四节 实时数据库的访问方式 (1427)
第五节实时数据库管理软件的分析设计 (1431)
第六节历史数据库 (1438)
第七节历史数据库的结构 (1440)
第八节 历史数据库的访问方式 (1444)
第九节历史数据库的管理 (1446)
第十节 数据库生成技术 (1451)
第六章控制对象及控制器的动态特性 (1453)
第一节热工控制对象的特点 (1453)
第二节有自平衡热工控制对象的动态特性 (1455)
第三节无自平衡热工控制对象的动态特性 (1467)
第四节 控制器的基本控制规律 (1471)
第五节实现控制器控制规律的基本方法 (1488) 第七章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组态 (1499)
第一节功能块组态概述 (1499)
第二节功能块库 (1509)
第三节 组态的一般步骤 (1569)
第八章电力系统频率及有功功率的自动调节 (1571)
第一节 电力系统的频率特性 (1571)
第二节 调速器原理 (1581)
第三节 电力系统频率调节系统及其特性 (1591)
第四节 电力系统自动调频 (1606)
第五节电力系统的经济调度与自动调频 (1617) 第九章过程计算机控制常规设计方法 (1625)
第一节 概 述 (1625)
第二节 数字PID控制算法 (1635)
第三节直接数字设计方法 (1666)
第四节复杂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 (1680) 第十章 过程计算机现代控制方法 (1689)
第一节状态空间极点配置设计法 (1689)
第二节 基于传递函数模型的极点配置设计法 (1702)
第三节离散二次型最优控制 (1715)
第四节 自适应控制和自校正调节 (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