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电力电气>电工学2:电子技术(第3版)2010年版

电工学2:电子技术(第3版)2010年版

简介
前言
电工学是高等学校非电类理工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根据教育部(原国家教育委员会)1995 年颁发的高等工业学校"电工技术(电工学Ⅰ)"和"电子技术(电工学'Ⅱ)"教学基本要求,面对学时越来越少、内容越来越多的矛盾和 21世纪初对非电类工程师更高的要求,结合我们完成的教育部 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非电类理工专业电工电子课程模块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和多年的教学经验,在第二版的基础上,修订编写了这套教材。
本书分"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两册。在教材体系和内容处理上,我们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
1.在教材体系上采用了"基础内容加应用内容"的模块化结构,每册书的前半部分为必修的基础模块,后面的章节为应用模块,各专业可根据自已的学时和要求,选择某些模块进行组合。
2.为了解决"学时少与内容多"的矛盾,精选了传统的基础内容,删减了过时的无用内容,如对半导体分立元件的内部结构、原理分析、晶体管放大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分析、定量计算等,大大进行了删减;差动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仅在集成运放中介绍了概念,不作定量分析计算;数字逻辑门、触发器等集成电路,不分析内部电路,只给出逻辑符号,重点分析外部特性。
3.为了解决电工学课程"学的内容有些没有用,有用的内容没有学"和非电专业学完电工学后无后续课的问题,教材加强了应用内容,主要增加了电量测量、非电量测量、信号调理、电机电器控制等工业测控内容,还增加了电气照明技术、功率电子技术等理工科学生 非常感兴趣和实用的内容。
4.注重系统概念。在目前国内流行的电工学教材中,内容比较零碎,没有组成应用系统,学生学起来乏味,到工作单位以后不会应用电工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系统的外部特性一般不会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而过时,恰恰相反的是,应用系统中的局部电路、电子器件则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淘汰。因此,重视系统的构成及应用,将会使学生终生受益,对今后的再学习或可持续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本书中的数据采集系统,将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A/D与 D/A 等电路有机地组成一个应用系统;交流电机变频调速系统、不停电电源等都是非常切合实际的应用系统。
5.增加了近年来发展快、应用广的最新内容,如电子设计自动化,包括 ispPAC、PLD、EWB等,还有智能建筑信息系统等内容,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习动力。
6.在写作方式上,力求物理概念清楚,阐述简明扼要,推导计算从简,突出方法应用。做到简明易懂,好教好学,启发思考,培养能力。